畢淑敏、魯米盛讚的人生態度,暢銷書作者隨風寫給萬千人的心靈激勵之書,每個人生來便有自己的天賦,我們所要做的努力便是,拂去塵埃,讓這天賦閃閃發光。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黑暗中破繭的痛,終將成就你被仰望的夢,我們每個人生來便有獨屬於自己的天賦,我們所要的做的所有努力的便是,讓我們原本就具有的強大天賦,拂去塵埃,閃閃發光,錚錚作響。你遠比自己想像的更強大,人生*的失敗不是跌倒,而是從來不敢向前奔跑。
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隨風寫給同儕的激勵之書。
全書32篇文章作者透過發生在自己生活中的小故事,從情商、思維等多個方面入手,分析了處在成長期的年輕人所遇到的困惑,為他們提供了一些獨到的看問題的角度,並給了他們一些正向的處世技巧以及情緒管理等面向的方法。處在成長期的年輕人會迷惘、困惑、不自信,但這迷惘、困惑、不自信對人生是沒有任何幫助的,我們本來就有獨屬自己的天賦,為何卻要白白浪費這些天賦呢?
作者簡介
隨風,出身江南水鄉,但心有豪情,不夠溫婉,足跡遍佈大半個中國。標準的天秤座,是理性與感性的賽局結果。 《今古傳奇·故事月末》《戀戀中國風》等雜誌常駐作者,作品被《瘋狂閱讀》《微型小說選刊》等雜誌轉載,已出版《你的努力終將戰勝這殘酷世界》,與其他作者的收藏有《誰在千年前种红豆》等。
目錄
章 你總說自己太累,可誰又活得順風順水
成為自己才棒,你無須活在別人的期待/ 002
吹噓這麼多朋友,你一定很弱吧/ 009
懂得“有差別地對待”,就不會太累/ 016
犯錯就要改,而不是一直沉浸在懊惱的情緒裡/ 024
工作時全力以赴,閒暇時縱情忘我/ 031
第二章 沒有你想要的擁抱,也可以一個人堅強
貴在堅持的前提是,你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040
沒有一步登天的成功,只有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 047
那些實現自由的人,都有你想不到的自律/ 054
你不是全能王,別對自己太苛刻/ 061
你控制不了生活,卻可以控制自己對生活的態度/ 069
第三章 你盡力了,何必說自己運氣不好
你原來不必如此圓滑/ 078
其實,大多數人並不在意你/ 085
親愛的,每個人都要學著自己長大/ 093
生命可以隨心所欲,但不能隨波逐流/ 101
好的人生,需要你去「刻意選擇」/ 108
第四章 天真的人,大多能走得更遠
為什麼連「早睡早起」都做不到/ 116
儀式感就是生活的高級感/ 123
永遠不要低估你自我改變的能力/ 131
有多少人,活成了自己不喜歡的樣子/ 138
有目標感的人,才更有幸福感/ 145
第五章 只要有堅硬的座標,就能改變生活的模樣
我想要的,不是舒服地活著/ 154
可靠的投資,莫過於投資自己/ 161
沒有對現狀的深思,所謂的勤奮就是無源之水/ 168
夢想的價值不在結果,在過程/ 175
你必須精力充沛,才能扛住世事艱辛/ 182
第六章 我就想這樣放肆地活一次
你做不好的事,大部分都是你不渴求的事/ 190
熱愛生活,才是人生真正的擴大器/ 197
犯錯,往往不是答應得太早就拒絕得太晚/ 204
聰明的人都在做減法,只有你還在負重前進/ 211
不是你的圈子,就別忙著擠進去/ 218
把你該承擔的責任擔起來,你才會發光/ 225
長久的堅持,源自於愛/ 233
線上試讀
成為自己才棒,你無須活在別人的期待裡
前不久金球獎頒獎典禮,一個要顏值沒顏值,要背景沒背景的47歲「大媽」斬獲女主角,成為首位亞洲金球視後。她叫吳珊卓,但是更多的人記得的是女版林永健、林永健「妹妹」。
都說美的人千篇一律,醜的人卻各有各的醜法。依照亞洲人的審美,吳珊卓混娛樂圈不會有什麼出頭之日,她家境殷實,家人都不支持她的選擇,只要換一條路走,可以輕易地獲得世人眼裡的成功。但她偏偏選擇了一條難走的路,經紀人建議她整形,直言她拿不到女主角的片約。
雖然經紀人的話是好心的勸誡,但是直白得讓人想要自閉。吳珊卓的頭比較鐵,她還是想走自己的路。而經紀人的話就像一語成謔,她在好萊塢浪費了大好的青春,一直在客串一些配角——感謝她那張有特色的臉,她倒沒有一直被好萊塢拒之門外,也成功在表情包中火了起來。
吳珊卓的心態好,別人調侃她,是希望她能夠知難而退,她就跟著自我調侃,但這是她給自己灌的一劑雞湯,在成為演員的路上,她從未妥協過。 《殺死伊芙》是吳珊卓主角劇本,而靠這部獲得了一致好評的劇,她直接問鼎金球獎,一個僅次於奧斯卡的重要獎項。
人們還在給她貼長得像林永健的標籤,可是在其他人還沒活明白的時候,她就已經成為了好的自己。
在吳珊卓的一生中,有太多的人為她規劃人生路線了,主流的律師、醫生,或者去整容,換一張更好看的臉……毫無例外地,他們都是在對吳珊卓想要的人生說NO。可是她在眾多不看好的聲音下堅持下來了,她說:“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開心,成為自己不代表會成為人生贏家,但一定會活得開心。”
做自己,少看別人的眼色行事,大概就是吳珊卓每天笑容燦爛的原因吧。與之相對的,也有一些生活在大眾視野中的明星因為努力想要成為別人期待的樣子,差點搞得自己精神崩潰。
就像主持人吳昕,在她主持《快樂大本營》之後,獲得吐槽無數,跟何炅、謝娜他們一對比,自以為優秀的吳昕也跟隨節目粉絲的貶低產生了自我懷疑,“我是不是不適合當主持人?我是不是真的一無是處?”
她努力變得更好,可是外界的批評依舊沒有消失,「這些年她還是毫無長進。」「快樂家族中討厭的人,拉低了水準。」這些聲音讓她焦慮、茫然,她在按照大家的要求去改變,可是好像依舊聽不到什麼認可,人們只會提出更多的要求。
一定的壓力可能會成為動力,但是過度的壓力,只會讓人爆炸。壓力太大時,吳昕只敢在深夜裡痛哭,她甚至不敢去看網友們的評論。直到現在,回想起那段時光,她差點在節目中哭出來。
還好時間教會了她一個重要的技能:去無視別人的聲音,拒絕別人的期待,成為自己就已經很好了。
轉換了心態之後,吳昕面對「快樂家族中的背景板」這樣的貶低也能夠淡定地回應了,她不再賣弄努力人設,就堅持自己原本的樣子,土怎麼了?她笑得自然!走上平民路線,逆風翻盤,成為帶貨女王,得到粉絲們的認可。
而這時候,她也恍然大悟,一直去回應不喜歡她的人的期待,不滿意的人始終不滿意,做回自己,喜歡她的人不會因此而離開。
現在流行人設,於是娛樂圈的人們小心翼翼地維持著,就怕暴露出什麼缺點,被人指責崩人設、要脫粉等等。
想要做自己難,才顯得真性情可貴。人設倒塌容易招黑,可是一直以真實的樣子出現在公眾視野中的人就沒有那麼多煩惱了。是什麼樣子就以什麼樣子出現,或許初會出現反對的聲音,可時間長了,越是真實的明星,越受粉絲的歡迎。
何止娛樂圈如此,就是許多普通人,也成為別人期待的樣子和成為自己中掙扎。
阿星從小到大,貼著的都是「別人家的孩子」的標籤,品學兼優,在國內top10的學校學法律,將來正好繼承她律師爸爸的事務所,前途一片光明,所有人都對她的未來充滿了期許。
但讀完一個學期之後,她果斷地轉到了冷門的動物醫學專業,等辦完了所有手續才告知家人。做完這一切之後,阿星才長長地鬆了一口氣。原來她一點都不喜歡法律,在家裡就已經被灌輸了太多跟法律有關的東西,讓她覺得太壓抑,走出家門,她希望呼吸到的空氣是自由的。她在傳統的權威家庭中長大,一直積蓄著成為自己的力量。
「其實很久以前,我就想像一個叛逆的孩子一樣翹課、拒絕考試,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以前沒有勇氣,現在我做到了。跟貓貓狗狗打交道挺有意思的,但是我家裡不讓養。我可能沒辦法成為像我爸爸一樣成功的人了,但是每天我都覺得很開心。」阿星說。
有人將這稱為阿星的叛逆期比較晚,但我覺得不是,這更像是內心破繭的樣子。外界的期待將她層層包裹,大部分情況下,她可能就要成為別人期待的模樣了。這沒什麼不好,至少走出去也是別人眼中的精英。但阿星內心的聲音更嘹亮,終於突破了束縛,接下來的人生,由她自己做主,這才是棒。
叛逆是不考慮後果地反抗,他們也沒有想好未來的路要怎麼走。而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懂得反抗是一方面,知道自己在幹什麼、想要幹什麼才是重要的,這樣的人有內心驅動力,哪怕後面的漫漫長路需要接受不理解和非議,需要忍受孤獨,他們也已經準備好了。
對抗從來不是他們的目的,只是他們的手段,成為他們想要成為的人才是終目的。
一開始,阿星的父母的確不能接受她突然轉專業,覺得她將大好前程當做兒戲,會毀了她自己。只聽說過有人往熱門專業去的,沒看過有人從熱門專業跑到冷門專業去坐冷板凳的。
但阿星鐵了心就是不換回來,她的父母就無奈了,不再插手,準備冷眼旁觀,如果阿星只是一時興起,過不了多久就會磨光興趣,到時候就是沒有人勸說,她也會回來的。
沒想到阿星比他們想像中的執著。轉專業伴隨著種種困難,隔行如隔山,她有太多的東西要學,稍不小心就會被落下。阿星害怕被家人看到她灰頭土臉的樣子,越發努力。後來,她每個學期都是專業名,大三就被導師拉到他開的寵物醫院實習了。
「有時候的確會懷疑自己的選擇是否正確,懷疑自己根本不適合當一個寵物醫師,壓力的時候,我整天都在失眠、掉頭髮,後來乾脆破罐子破摔地想,都走到這一步了,繼續走下去吧。還好堅持下來了,不然這輩子一定會很遺憾。”
現在阿星的家人也接受了她的選擇,她的心思都在那上面,做得也還不錯,做父母的有什麼理由阻擋?而她媽媽更是被她感染,發現了寵物的萌點,養了一隻小柯基,大有要把她這個女兒忘在腦後的趨勢,這是阿星的甜蜜的煩惱。
阿星是成功了,卻依舊有很多活在「期待」的陰影下的人。有那麼一點小小的衝動,卻很快就被外界「期許」的眼神嚇了回去。再後來,他們習慣了活在這些面具之下,再也沒有勇氣去掙脫了,他們不像是獨具個性的人,反而像是一個個成功的「模板」。
那些眼神的人可能是出自善意,像長輩一樣“為你好”,可是如果這樣的眼神是在扼殺你的可能,請大聲地拒絕。別人的意見都很好,但是我想你還是更想聽到自己的聲音。那個聲音無論是平凡還是偉大,一定都是燦爛的。
過著別人眼中的模範生活,不一定就是幸福的生活。你想要成為什麼樣子,只有你自己知道,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年輕的時候總想著要回應周遭的人的期待,後來才發現,人生短暫,能做到回應自己內心的期待就已經不辜負這一生了。別讓別人的期待成為你的壓力,別讓那些壓力壓垮你燦爛的人生。
吹噓這麼多朋友,你一定很虛弱吧
以前認識一個人,愛吹噓他的朋友有多麼牛X,每當有人提起自己的成就的時候,他就開始吹噓朋友們的事蹟,讓人不得不好奇,似乎每個領域的尖端,都站著幾個他的朋友。但與他的「朋友們」相對的,就是他現在還不怎麼如意的生活。
後來大家都明白了,其實他只是想要藉他的朋友們來擋住別人對他生活的窺視,擋住那些不經意流露出的不如意。可是他越吹噓,就有越多的問題暴露出來。
就像我有時候跟朋友調侃,我現在真的是日理萬機啊,早上中國移動就催促我確定合作事宜——需要交話費了,下午又要跟中鐵簽一個大單——去乘一趟火車而已,然後又有中油的合作等著我──該加油了。
可惜這也只是屌絲的自嘲而已,就像我可以說認識馬雲,認識劉強東,但對方壓根兒就不知道我的存在,也不知道我對他們的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也是沒轍。
女孩露露在一家外企上班,她所在的部門基本上都是妹子,而且還單身,所以週末的時候幾個人都會聚一聚。女孩們的聊天內容,除了工作之外,無非是化妝品、包包和衣服。同事A說她有個閨蜜在韓國做代購,化妝品帶回來特別便宜,同事B說她有個大學室友現在已經嫁入了豪門,直接幫忙在原產地買奢侈品,免掉的稅都可以讓她再買一個香奈兒包包寶了。
每當這時候,同事C都不太愛說話,安靜地聽她們聊著,於是另外兩個同事就非常熱情地說:「C你是沒有朋友幫忙嗎?哎你早說嘛,你想買什麼我可以跟我的朋友說一下,我的朋友也是你的朋友嘛,都是按照基礎價來。像化妝品這些東西,老是用國產的也沒意思。”
據露露所知,C總是客套地應付了她們,卻從來沒有提過讓她們幫忙帶東西的意思。倒是露露聽她們這麼熱情,一個沒忍住,就請她們幫忙帶了一套化妝品,不過所謂的“基礎價”,其實也跟*寶上賣得差不多,後來她也就歇了這個心思了。
過了一年,公司要換發展方向,她們部門在新規劃中就被撤了,她們四個人集體失業。雖然公司也提供了另外的職位,但是薪資福利跟之前的完全不能比,每個人都沒有選擇留下來。
露露又開始忙著找工作了。從人才市場出來的時候,正好碰見了前同事C。離職之後,她們的微信小群還是在的,只是聚會之類的活動取消了,C平時就比較少說話,所以露露不怎麼了解她的現狀。
看到她也在人才市場,露露趕緊跟C打招呼,“好巧,你也是來找工作的嗎?”
“我只是剛好路過。”C看著露露為了應對招聘面試一臉疲倦的樣子,突然說,“我有個朋友正在招人,如果你願意的話,我可以推薦你過去試試。”
露露將信將疑,C有這麼大的能耐能夠介紹她嗎?但為了早日找到工作,也是抱著瞎貓撞到死耗子的心態,露露就去了C給推薦的企業,結果發現,她還真的沒有騙她,薪酬待遇跟之前的公司差不多,雖然規模不如後者,但有發展潛力,不是之前露露想像的那種黑心單位。
露露為自己之前的惡意揣測感到不好意思,工作敲定了之後,就請C吃飯,算是答謝。然後她有些好奇地問,「你的工作能力比我強,如果你去試的話肯定能行的,為什麼要推薦我呢?」既有能力又有人脈,還要將大好的機會往外推,這也太聖母了吧?
C卻有些不好意思地說:“我已經找到工作了。”
露露恍然大悟,同時她也了解到,C是靠自己的能力進了世界五百強,自然而然地拒絕了朋友伸出的橄欖枝。她以前看露露的工作能力也不錯,大家同事一場,就將露露介紹了過去。不過擔心她會多想,C就沒有多說。
雖然露露後來還是跳槽了,不過依舊非常感激C,也時常感慨,原來那些有朋友的人,並不是那種時常將自己的人脈掛在嘴邊的人。 C不聲不響地進了世界前五百強,如果放在A和B身上,不知道會被提起多少次了。而據露露所知,直到她進了C朋友的企業,A在各種地方做代購的朋友沒有幫忙,B的富婆室友也百般推脫,反正兩個人還在為找到新工作而著急,甚至有點兒後悔,早知道就不該那麼早辭職了,留在原來的公司,雖然待遇變差了,但是至少還有份工作呢。
因為心態的轉變,露露也沒有在她們的聊天小群組裡提起這件事。只有後來她們問起來了,她才平淡地說已經找到工作了,果不其然聽到她們羨慕嫉妒恨的猜測,「露露是不是在那裡有關係啊?之前都沒有跟我們說,太不把我們當朋友了。”
露露無奈地笑,然後在心裡說,真正有關係的人,是C,只是她也是調的那個人。因為她本人又能力,所以根本就不需要顯擺什麼關係,而真正的朋友,也會在需要幫忙的時候出現。只是這話,就沒有說出來的必要了。
跟露露聊了這件事之後,我也想到了在學生時代遇到的一個妹子,姑且叫她珊珊吧。珊珊是個很喜歡出風頭的人,很努力地想要取得某些成績,加入了不少社團組織,活躍得很活躍。照理說,一個活潑開朗的妹子,再怎麼都不會太招人厭惡。但可能是因為個性太過強勢之類的,大部分人不太喜歡她。
冷場的次數多了,珊珊也察覺到了自己的被排擠。但是她很不甘心,覺得大家都沒有喜歡她的原因,肯定是因為之前的她沒有展露出足夠的實力,於是她就開始逢人便談,曾經她有多麼多麼優秀,跟她差不多的朋友,現在都在哪些平台……反正核心意思就是,她是一個非常優秀的人,你們如果要跟我打好關係的話要趕緊的哦。
可是被討厭的情況卻一點兒都沒有好轉。然後珊珊又改變了策略,“你們不喜歡跟我交朋友,那我也不稀罕跟你們交朋友”,在社團聚會的時候,珊珊會在大家聊天的空隙突然插上一句,“哦,我的朋友從來都不會這麼毒舌的,她們只會趕緊給我想辦法啦,像你這位朋友,也太過分了吧?”
或者是,“你說的這個牌子啊,我的朋友前兩天幫我弄了一個同款的玩偶過來誒,的確是挺不錯的。”
這時候,大家不好表現得太過明顯,只好「呵呵」以對。而如果珊珊是在社團組織的群組裡說她的朋友又如何了,大家更是直接無視了。過分一點的,直接拉了平常玩得好的幾個人,然後開始瘋狂地吐槽珊珊這人是不是有毛病?不管她有沒有這樣的朋友,她這種「曬」朋友的方式,也會引起大家的反感的。
後來選部長,珊珊的確是做了不少工作,但是因為被大家討厭了,所以沒有選上,她黯然離開,開始專注於學習,退了社團的群,路上遇到了社團裡面的同學,也沒有打過招呼。珊珊離開之後,有人再提起她,突然說,“我們那麼做,會不會太過分了一點兒?”
馬上就有人回答:「不是我們太過分,而是她本人太虛弱,情商太低。她想要跟大家交朋友,卻喜歡將自己擺在一個高高在上的位置上,然後展現她有多麼多的朋友,這是一般人交朋友的方式嗎?顯然不是。賣慘是挺讓人討厭的,可是像她這種,用那種一眼就能看穿的偽裝來掩飾自己的弱點,更加可憐。”
一語中的,非常直接地指出了珊珊的可憐卻也可恨之處。誰沒有幾個可靠的好友呢?偏偏珊珊非要反覆地提起,來證明她並不像那些流言蜚語所傳的那樣“人緣差”,可事實上,就像朋友圈裡老是愛秀恩愛,曬孩子的人是容易被討厭的那樣,珊珊的這種行為,在別人的眼中,也就像是個笑話,大家將這種人歸為一種病症:缺什麼,就愛炫耀什麼。
後來,我也沒有再見珊珊了,不知道她是否改掉了自己的這個毛病。除了珊珊之外,還有無數「珊珊」在重蹈覆轍。說到底,與其讓別人知道你的朋友有多好,不如讓大家知道你有多好,只有這樣,才會有更多優秀的人成為你的朋友。
好了,我已經知道你的A朋友很牛X,你的B朋友已經走上了人生,你的C朋友…可是你呢?朋友,相信我,當你夠強大,當你的朋友夠多,你不會再忙著吹噓你的朋友們的,因為你就像你所認識的人那樣忙著優秀,不需要你說什麼,別人自然能夠看見。或許就算你不說,有一天馬雲也會說,“XXX是我的朋友呢。”
懂得“有差別地對待”,你就不會太累
朋友小樂是個對朋友特別豪爽的人,誰有困難,時間幫忙的就是他。平時周圍的人提起他,沒有一個不豎起大拇指的。
他也喜歡廣交五湖四海的朋友,遊戲、抖音、同好圈都可以成為他的交友平台,今天這個朋友過來,明天那個朋友過來,他總不吝嗇,該請吃飯就請吃飯,有時間的話會盡到主人的責任,帶人玩一圈。月底算算開支,發現「交朋友」這一項已經花掉了他大半個月的工資,都快成為他「月光」的罪魁禍首了。
小樂看得挺開的,反正他還沒有女朋友,一點小錢能夠換幾個真心朋友,也不枉他的付出了。他自己樂在其中,雖然有朋友想說些什麼,但沒有夠好的立場。小樂去出差,不管到哪個城市,總是能輕鬆地攢起一個局,獲得了不少驚訝敬佩的眼神之後,他就對這樣的生活更滿意了。
直到小樂遭遇一次意外,急需用錢。他找了不少朋友借錢,大部分他找過的人都拒絕了他,藉口蹩腳,什麼自己生了重病,手頭緊,自己還欠了錢等等,讓小樂發現,原來拒絕別人借錢的理由有這麼多。唯有少數的朋友伸出援手,幫他渡過難關。
小樂性格豁達,自己為他們找到了理由:每個人對錢的觀念不同,有的人比較在乎身外之物,不願意借錢也是可以理解的。可是等風波過去之後,小樂想跟朋友們說說他這段是時間的遭遇,倒倒苦水,卻發現朋友們一個個對他必避之不及,更是有人直截了當地說:「我們都不喜歡聽這個,你換個話題吧。”
當時小樂就愣住了。
他不強迫朋友一定要藉錢給他,連聽他的抱怨都不可以嗎?這些人中,有些遇到麻煩向小樂求助,小樂以前既沒少花時間也沒少花錢,怎麼一反過來,一切都變得不同了?
小樂對友誼這個詞產生了極大的懷疑,他也見識到了「塑膠兄弟情」是什麼樣子。
我就告訴他,“不是你選擇友誼是錯,而是把所有人都歸為朋友有問題。歸為朋友也沒什麼,但是朋友是有分類的。”
「朋友還要分類,那不是很功利嗎?」小樂馬上就說。
說是功利也沒錯,可是千萬別因為功利,就對此避之不及,純粹的友誼,或許就是功利的方法檢測出來的。
小樂完全沒有必要對友誼感到失望,這個世界上有塑膠朋友,也有真正的鐵桿。在小樂處境艱難的時候,有人袖手旁觀,也有人感念他以前的仗義,不在乎他能不能還上,先把那部分錢給墊上。
為什麼?因為本來就是不同類型的朋友啊,有的只是把他當做可以一起吹牛喝酒的朋友,有的卻把他當作可以聊人生談理想的朋友。跟酒肉朋友談人生之艱,人家不願意被他破壞了胡侃的好心情,當然變得不待見他了;而跟知己吹一些不切實際的牛,更是沒有必要。
用不同的方式對待不同的朋友,不只是為自己好,也是為朋友好。
小樂聽得似懂非懂。
我問小樂:“就這麼說吧,你維持這麼多的朋友,不會覺得累嗎?”
小樂有一種被我戳中了心事的贛然,他說:“有時候身心俱疲,錢包也撐不住。但是不堅持這麼做,總感覺自己對不起那麼多的朋友。”
「是啊,對你來說,維持這麼多朋友很辛苦,對別人來說也是一樣的。所以他們知道要區別對待,對於點頭之交,幾乎沒有人傻到會兩肋插刀吧?不是說他們太冷漠,只是單純地交情沒到而已。對本來不熟的人沒有距離,人家不見得會開心,反而會覺得尷尬和不適應。”
友誼本來是一種可以讓人心情愉悅、變得更好的東西,什麼時候竟然差點成為了要把人壓垮的後一根稻草呢?
人的精力有限,維護那麼幾段極好的友誼就已經很辛苦了,把所有朋友“一視同仁”,除了把真正的好友越推越遠之外,沒有別的好處。
戰國時期孟嘗君、信陵君廣交天下門客的故事讓大家忍不住生出一股豪氣:以後我也要這樣交朋友!好像不能效法這些俠義之士,就配不上熱情好客的名聲,做不到四海之內皆朋友,就是為人的一種失敗。
但君不見這些在戰國時期被稱為「君」的人都是貴族,手中的財富足以讓他們揮霍來招攬有識之士。對能力不同的門客,待遇也是不同的。
也就是說,就算是家財萬貫的,不在乎為朋友一擲千金的人,也是有差別地對待不同的「朋友」。
比起功利,我更願意稱之為人之常情。交友的心可以是赤誠的,但是交友的方式,可能更需要用理智的態度去測量彼此的距離。
朋友之間是有「距離感」的,不同類型的朋友距離不同,才能找到適合的舒適圈。例如有的人吧,只是普通朋友,但出於客套,總是會來一句,「有什麼事情找我。」你以為對方已經成為了你的好兄弟,遇到什麼事情都屁顛屁顛地找上門去,對方應該也會挺頭痛的。
其實衡量好彼此的距離,真的是一門重要的情商課。
從十六歲開始,女孩兒燦燦變成了獨來獨往的人。直到上了大學、大學畢業,她都沒辦法正常地和人交往,也變成了別人眼中有怪癖的人。
燦燦向我傾訴,言語裡飽含痛苦,“我也不想成為這麼不合群的人,但是想到和人交朋友,我就條件反射地覺得害怕。”
原來她也是個挺開朗的一個小姑娘,身邊的朋友很多,她又是一個比較信任朋友的人,有什麼事情就都和朋友說了,包括連對家長都不會開口的秘密,她讓她的朋友都保密,當時大家答應信誓旦旦,回頭她的秘密就已經傳得沸沸揚揚,在學校裡幾乎人盡皆知了。而且傳到別人的耳朵裡,又飛出好多了不同的版本來,在這些版本中,燦燦都要成為無惡不作的人了。
有很多人對著她指指點點,“外表看不出來,原來她竟然是這樣的人。”
“那個人就是她啊。”
燦燦不知道到底是誰洩漏了秘密,在她孤立無援的時候,身邊的朋友好像都消失了。沒多久,老師和家長都知道了這件事,雖然老師斥責了傳播謠言的同學,但是堵不住所有人的嘴,終家裡為燦燦辦了轉學。
離開了原來的環境,燦燦的心態卻沒有因此好轉,她變成了一個沉默寡言的「怪吧」。她像著了魔一樣信奉一句話:從你告訴另外一個人的時候開始,秘密就已經不再是秘密了,所謂朋友,只是傳播秘密的一個途徑。
有這樣的心態,燦燦能交到新朋友才奇怪了。從朋友如雲到不再信任任何人,這也太,太片面了。有這樣的結果,把燦燦的秘密說出去的人有責任,燦燦自己也有責任。
“你所有的朋友都沒有保守秘密嗎?”
“也不是吧…”
“你知道你的朋友中有比較喜歡八卦的嗎?”
“那肯定有啊,可是我以為我叮囑了他們之後,就不會有人這麼做了。”
我連問了兩個問題,一下子就把當時的問題暴露出來了。連燦燦本人都覺得,不是所有人都洩漏了秘密,不是所有的朋友都靠得住,但也同樣的,不是所有的朋友都靠不住。如果因噎廢食,吃虧的就是自己了。
和不喜歡接受負能量的朋友吐槽生活,和不愛逛街的朋友逛個幾個小時的街,和喜歡吃素的朋友大塊吃肉,和不能保守秘密的朋友聊秘密……可能這個“朋友”的脾性的確有問題,可是你的這種做法,不也是在為難人家嗎?
燦燦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其實不是所有朋友都離開了我,在我轉學之前,有朋友來找我,說是有話要跟我說,可是我太難過了,都沒見。”
當時那個朋友找她是為了什麼已經不得而知,可是燦燦回想起來,就覺得有些遺憾。她到底還是渴望著來自朋友的溫暖的,否則也不會努力走出陰影。只是她對友情有著太多的顧慮和疑惑,“那為什麼不同的朋友結果不一樣?我該怎麼去處理不同的朋友關係?”
「首先,有距離地去交朋友,時間長了,你就會知道你的這些朋友是什麼樣的人,有差別地對待他們,只適合逛街喝茶的,就約著去逛街,適合交心的,再和他們說說自己的故事。”
有差別地對待,是對朋友正確也是合理的姿態,給你的朋友減負,也給自己減壓。因為塑膠朋友不可靠而傷心,那應該是傷錯了心;將知己拒於門外,是把自己推入孤立無援的境地裡。
不要因為差別對待覺得不好意思,這不是指戴著有色眼鏡看人,也不是非要給人分一個三六九等,而是在正確的距離對待正確的人。學會有差別地對待,友誼不再是纏繞在你脖子上的枷鎖,而是你可以走的不同的路。
評論{{'('+ commentList.posts_count + ')'}}
分享您的感受,幫助更多用戶做出選擇。
撰寫評論{{i}}星
{{i}} 星
{{ parseInt(commentRatingList[i]) }}%
{{ showTranslate(comment) }}收起
{{ strLimit(comment,800) }}查看全部
Show Original{{ comment.content }}
{{ formatTime(comment.in_dtm) }} 已購買 {{groupData}}
{{ showTranslate(comment) }}收起
{{ strLimit(comment,800) }}查看全部
Show Original{{ comment.content }}
{{ formatTime(comment.in_dtm) }} 已購買 {{groupData}}
暫無符合條件的評論~
評論詳情
{{commentDetails.user_name}}
{{ showTranslate(commentDetails) }}收起
{{ strLimit(commentDetails,800) }}查看全部
Show Original{{ commentDetails.content }}
{{ formatTime(commentDetails.in_dtm) }} 已購買 {{groupData}}
回覆{{'(' + replyList.length + ')'}}
{{ reply.reply_user_name }}回覆{{ reply.parent_user_name }}
{{ showTranslate(reply) }}收起
{{ strLimit(reply,800) }}查看全部
Show Original{{ reply.reply_content }}
{{ formatTime(reply.reply_in_dtm) }}
這是到目前為止的所有評論!
請輸入評論
舉報
確認刪除該評論嗎?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