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力(楊瀾、潘石屹、張德芬、張靜初、李一諾力薦!萬人驗證的職場影響力訓練方法,用故事決勝人生關鍵時刻!)
楊瀾、潘石屹、張德芬、張靜初、李一諾力薦!萬人驗證的職場影響力訓練方法,用故事決勝人生關鍵時刻!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1.可複製的“故事力”
故事力是幫助我們決勝於未來的一種重要思考能力,然而,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這種與生俱來的能力慢慢地失去了。本書將重提“故事力”,展現人生、職場中的關鍵場景,手把手教會你用故事講出你的影響力。
2.經數萬名學員驗證的訓練方法
本書兩位作者為經驗豐富的領導力教練,深耕此領域20多年,對中西職場文化及氛圍有著深刻洞察。他們常年為包括大眾汽車、施耐德、紅杉資本等世界500強和互聯網企業高潛才、高管提供培訓和教練,是清華MBA、北大MBA頗受歡迎的客座講師。同時作為熱門主播在喜馬拉雅App、在行一點等知識付費平台中,建立了一套適合國人的完善、專業、實用、有趣的故事力思維訓練方法,打造了非常受歡迎的線上課程,成功幫助數萬名學員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故事力。
3.跨界名人重磅推薦
知名主持人、傳媒企業家楊瀾,SOHO中國董事長、聯合創始人潘石屹,華語世界知名身心靈作家張德芬,知名演員張靜初,蓋茨基金會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李一諾,世界演講冠軍克雷格·巴倫蒂內,以及王玥、邱天、李龍喬、康妮、蔣明琴、金方千、王彤、孫鷗、畢雲帆等眾多企業家、高階主管聯袂推薦。
4.「有意思的」實用故事手冊
大量生動真實案例場景化寫作方法,幫你建立故事思維,提升溝通力、領導力和職場情緒智商!
內容簡介
故事力是用故事思維去看待世界、與世界溝通的能力,也是幫助我們決勝於未來的重要思考能力。它體現了人類的高度智慧,是凝聚了情緒智商,溝通力,領導力、策略性思考等的綜合能力。在人工智慧時代,這種能力在職場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已經越來越被人們高度重視和認可。
兩位作者擁有共40年的世界500強管理和諮詢實戰經驗以及工商管理博士的紮實理論基礎,常年為包括大眾汽車、施耐德、紅杉資本等在內的世界500強企業和互聯網企業高管、高潛能提供訓練和教練,也是清華MBA、北大MBA頗受歡迎的客座講師。他們建立了一套完善、專業、實用、有趣的故事力思維訓練方法,打造了非常受歡迎的線上課程,成功幫助數萬名學員找到屬於自己的故事力。
作為一本實戰型而非理論型的書,本書運用大量實例闡述講故事的重要性,以及講好故事的3大標準和6大要素,並總結出6個人人都需要的故事模型,落實到8大職場應用場景,用故事力幫你決勝人生關鍵時刻。當你帶著故事思維,用全新的視角去看待世界、理解世界的時候,你定會發現另一個能在平凡之中創造不平凡的全新自己。
作者簡介
高琳,英國工商管理博士,「有意思教練」CEO,國際認證領導力教練,喜馬拉雅App專欄主播。擁有20多年世界500強企業的高階主管經驗,曾任摩托羅拉系統全球政府事務高級總監及亞太區首席資訊長。目前專注於情緒智商,溝通與領導的訓練及教練,幫助他人獲得內在成長和外在成就。
[美]林宏博(Hubert Lin),英國工商管理博士,「有意思教練」共同創辦人,國際認證演講教練,國內一線雙語故事教練。曾在埃森哲管理顧問公司帶領全球團隊,目前專注於高階主管演講教練,師從世界演講冠軍克雷格·巴倫蒂內(Craig Valentine),是許多明星、CEO的專用演講教練。台灣出生,美國長大,北京安家。
目錄
推薦序
序言為什麼你需要故事力
什麼是故事力
說故事,一種被遺忘的能力
為什麼人工智慧時代呼喚故事力
說故事學得會嗎?怎樣才能學到又賺到
第1章為什麼講故事那麼重要
什麼樣的故事才能影響他人
測一測你是在說故事還是在敘述
為什麼故事比事實更有說服力
為什麼故事能提高信任度
第2章故事影響他人背後的科學道理
決策的產生並不是你想像的那樣
想要影響他,先得吸引他
畫大餅vs挖大坑:故事創作想像空間
什麼對事不對人?決策對的就是“人”
故事樹立了觀點,但不點破觀點
第3 章好故事的3 大標準
清晰:沒聽懂都是白搭
好奇:讓聽眾一直追問“後來呢”
共鳴:沒有共鳴的故事都是“自嗨”
第4 章
掌握故事的6 大要素,張口就可以講出故事
人物需要有代入感、認同感和辨識度
背景要佔整個故事多少比例才算是合適
衝突的3 個層次決定了故事的立意
高潮是彰顯自己的好時機
對話是畫龍點睛之筆
結局讓故事昇華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
第5 章一明一暗、一虛一實的故事架構
一虛一實:故事的感性與理性目標
故事的明線和暗線,幫助你達成理性目標和感性目標
情緒是內心世界的外在表現,缺乏情緒的故事無法觸動人
故事的輔線—表達你的情節和情緒
第6章「和聽眾有關,讓聽眾喜歡」的故事才能贏得人心
不為你所動?因為你的故事沒有進入他的世界
共鳴從哪裡來的?共鳴的3個層次
如何知道對方關心什麼,害怕什麼
同理心,激發故事共鳴的法寶
第7章故事的黃金原則:以終為始的故事架構,有的放矢地影響他人
故事的黃金原則:如何讓故事的3層次服務核心思想
如何根據故事的主線來選擇衝突和背景
多個觀點,如何避免故事講得太散
第8章來自好萊塢的秘密:如何讓你的故事精彩紛呈
什麼樣的衝突吸引人
好萊塢的大絕招:衝突升級
好故事都需要「設計」一下
第9章3個故事幫你建立信任
只有記住你,才能選擇你
別人對你的認同感從哪裡來
麥肯錫的信任公式
3 個故事讓你完勝面試、社交、報告、路演
第10 章說故事,讓面試成功率提升一倍
面試常見的3 個誤區
如何講好自我介紹,提高面試成功率
「為什麼選擇我們公司?」—用故事說出你的價值觀
「你有什麼缺點?」短板故事怎麼講
第11 章面臨轉型、轉行、斜線、轉變,如何講才能讓
人信服
如何解釋改變的原因,讓他人相信
如何證明自己的實力,讓人理解你獨特的價值
英雄之旅:80% 好萊塢影片都會用到的故事模型
第12 章如何在工作報告中說故事,讓老闆追著你升職加薪
職場老手也難避免的工作報告3 大迷思
顧問公司常用的故事模型
為什麼你的報告滿足了老闆卻沒獲得認可
如何讓乾巴巴的數據圖表活起來
第13章如何說故事才能獲得同事的支持,老闆的資源
跟領導/同事要資源的3大迷思
雪中送炭的故事:將你的提案說到對方的心裡
如何深入了解領導者/同事的需求
第14章不會講故事的領導,不是好領導
為什麼不會說故事的領導不是好領導
讓別人信任你、跟隨你:好領導的5個故事
用故事傳遞企業文化,規範員工的做事方式
第15章銷售就是賣故事!如何說故事,讓客戶心甘情願埋單
銷售人員該在什麼環節來講故事
和客戶建立信任的3個故事
客戶沒需求、沒願望、沒錢也不急,怎麼辦
銷售的境界:讓客戶說你的故事
被拒絕時,如何用說故事來應對
第16 章教導的故事怎麼講,才能讓對方平靜地接受
少提“想當年”,用失敗的故事教導才有效
說成功人士的故事,關鍵在於問
用被教導者自己的成功故事來賦能
隱喻故事,是一扇轉化之門
寓言故事帶來的頓悟
第17 章創業的故事怎麼講, 才能讓投資人掏錢
277 起源的故事—證明自己的動力、能力和承諾的故事
283 公司使命與願景的故事—你為了什麼創業
285 產品的故事—你能滿足使用者的什麼需求
第18 章
291 如何讓故事更精彩
294 故事的魔力在於創造想像,有畫面感才有想像
301 加入對話,讓你的故事活起來且自帶“性格”
308 善用金句,讓你的故事有個記憶點
第19 章好故事,三分講,七分演
學會用你的聲音傳遞能量
「沉浸式講述」讓情緒自然流露
語言越簡單,情緒越純粹
用你的肢體語言幫助表達
適當停頓,事半功倍
第20章如何說故事人生
如何在平時蒐集、累積故事素材
如何將日常素材轉化為故事
沒有完美的人生,更沒有完美的故事
故事思維:選擇說給自己的故事,就是選擇你的人生
致謝
參考文獻
附錄:6個人人都需要的故事模型
前言
序言
為什麼你需要故事力
什麼是故事力
20年前,我在美國念完工商管理碩士,要去參加一個工作面試,一個英文還沒說利索的中國姑娘,要跟美國人競爭,心裡一點兒底都沒有。當時一個美國師哥跟我說:“面試不就是講故事嗎?不會講故事,你還敢去面試?”
的確,我發現外國人從總統,到總裁,再到普通人,大部分都非常會講故事,因為這是他們從小就學的技能,然而在中國的教育環境中,故事力很少被提及。所以,我那時還是次聽到講故事這個概念。
他看我有點懵,就繼續解釋說:「你簡歷裡關於你的每一段經歷都要有一個故事來支撐。你要把故事講得有聲有色,講到面試官一直在追問你'那後來呢?後來怎麼樣了?』你就成功了!」那時候我總共就只有三年工作經驗,說實話也沒幾條能拿得出手的經歷值得說。儘管如此,我還是挖空心思一條一條地想我有什麼故事可以講,怎麼講。
面試當天,我跟面試官講了一段我如何幫助老闆解決問題的小故事。那個問題本身小得不能再小了,就是老闆出差前要我給她住的酒店發個傳真,但出發前她把自己住的酒店名字搞錯了。結果我一家一家把當地所有的五星級飯店的電話打了一遍,終找到了老闆住的飯店,把傳真發了過去。當然,這是在有手機之前的「遠古時期」發生的事。
我在講這個故事的時候就注意到,面試官越聽,頭就越往前傾,還一個勁兒地問「後來呢?」當時我就心想,看來有希望哦!果然,就憑這麼一個小故事,我在離畢業還有三個月時就穩穩地拿到了500 強企業管培生的錄用通知書。
那是我次領悟到說故事的神奇作用—它能幫你把你的想法裝到別人的腦袋裡,並且讓他人埋單。
暢銷書作家丹尼爾‧平克在他的《全新思維》中提出:「未來屬於那些擁有與眾不同思維的人,只有擁有右腦時代的6 大全新思維能力,才能決勝於未來。」這六大全新思考能力中很重要的一項就是「故事力」— 用故事思維說出你的故事並由此產生影響力。
面試的時候講好故事,會讓面試官認為你就是他們想要找的那個人;銷售的時候講好故事,客戶就能心甘情願地埋單;工作匯報的時候講好故事,能讓領導者立刻認可你;相親約會時講好故事, 就能讓對方覺得你是那個三觀一致、趣味相投的Mr. or Mrs. Right。如果你是領導或是創業者,說故事更是你的必修課,因為故事是成本的說服方式,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主管會高薪請我們幫他們一對一地提升故事力。
總之,無論你有什麼樣的背景,在職場的哪個階段,學會說故事,都會在你的溝通技能包裡加上一個非常有力量的工具,故事思維能幫助你從全新的角度去思考和看待生活。
說故事,一種被遺忘的能力
我們每個人,只要活著,每天自然而然在講故事。小朋友每天放學回家會講今天學校裡都發生了什麼事;我們下班會和配偶嘮叨公司裡都發生了什麼事;我們的爸媽也會跟我們閒聊今天隔壁家發生了什麼事。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們都是說故事的人,只不過我們從來沒有意識到,也不會這麼介紹自己,更沒有有意識地去運用它。
說故事的能力其實從人類能夠直立行走開始,就一直留存在我們的基因裡了。人類的文明是如何被記錄下來的呢?遠古時期,當語言還沒被發明的時候,山洞裡的壁畫就已經在講故事了:有一次,我們一起出去狩獵,遇到了一大群鹿,領頭的雄鹿很強壯,我們只能從四面把它團團圍住,用弓箭射它。它非常頑強,中了幾箭都沒有倒下。不過,我們大家也非常團結、堅定,終於,在不懈的努力下,我們狩獵成功了!晚上大家圍著營火吃了鹿肉,唱歌跳舞慶祝。
當然,這個故事是我們透過壁畫的內容構思出來的,壁畫和故事敘述的本質都是一樣的,都是透過建構「畫面感」來記錄一個事件。
從壁畫到像形文字,到《伊索寓言》、《古希臘神話》和中國的《山海經》,人類其實已經走過了一萬多年的故事歷程。然而, 在當今時代,故事對我們來說比在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更為重要。為什麼呢?隨著科技的發展,大家每天接收的資訊越來越多,注意力能夠集中的時間越來越短。以前講一個故事,可以用一整夜, 而如今,刷個抖音只用15 秒。在這個以內容為王的時代,誰能在短的時間內創造出精彩的故事,誰就能夠獲得多的注意力,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流量。我想,如果伊索還健在的話,他應該可以登上十大網紅排行榜。
為什麼人工智慧時代呼喚故事力
故事思維就是我們怎麼想,怎麼去看待這個世界,怎麼解釋事物的運作,怎麼理解自己在這個世界當中的位置。故事,其實就是你的人生。只要你活著,就有故事。
然而不幸的是,現代教育讓我們身為人類本有的說故事的能力慢慢變弱了。 TED 大會上獲得掌聲多的演講之一是教育學家肯·魯濱遜的一個演講,他講道:「現代教育系統慢慢地就不再教育腰部以下的身體了,只關注腰部以上的腦子、手、左腦,忽略了右腦。」這也難怪,現代教育系統發展於19世紀,設計意旨是讓孩子適應即將到來的工業社會。工業社會需要什麼?需要邏輯、規範,人要如精密儀器一樣運作。然而,今天我們面對的社會是智慧的,多元的(視覺、聽覺、觸覺),變化多端的,我們更需要創造力和右腦思考。
在近10年的時間裡,人工智慧創造了許多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奇蹟。然而智能不等於智慧,從古至今,人類智慧的創造和流傳都離不開故事。說故事的能力存在於我們的基因裡。事實上,說故事是人類溝通形式中自然的一種,也是有意思的一種。如果你不信的話,想像一部你喜歡的電影,然後試著用一張PPT或清單總結一下中心思想。你會發現,電影裡所有有趣的寓意都消失在PPT裡了。故事力體現了人類的高度智慧,它綜合了情緒智商、邏輯性、溝通、策略、社交等綜合能力。正如丹尼爾·平克所說,故事力存在於「高概念」和「高感性」的交會處。
然而,一直以來,我們所接受的教育都偏理性思維,不重視感性思維,這也使得我們在類似講故事這種高階的溝通能力方面的培養落後於歐美發達國家。我和先生Hubert Lin(林宏博)在美國工作、生活多年,發現很多華人技術能力很強,在職場上卻拼不過美國人。為什麼?因為我們不會講故事。在工作中,我們做了100分,卻只能講出80分,人家做了80分,卻恨不得講出120分來,這個差距終體現在薪酬和職位上。
我們一直認為這個差距可能是由我們的教育系統不同造成的, 這一點在2018 年我們開辦的青少年演講訓練營中得到了證實。這個訓練營的初衷是希望能夠幫助孩子提升中英文演講的能力,當把公立學校的學生和國際學校、國外回來的學生聚集在一起的時候,我們發現公立學校的同學英文表達能力其實一點兒都不差, 但是缺少一項能力—故事力。
例如,訓練營裡有一個北京市某重點高中的姑娘,她的演講主題是“減少白色污染”,但無論她怎麼講,觀眾聽起來都沒有激情,於是我們就問她:“為什麼這件事對你那麼重要?」她想了很久,說:「因為有一次我和爸媽坐遊輪,看見海面上漂著很多塑膠袋。」我說,這個好啊!於是繼續追問:“那你當時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呢?”她又想了半天,後支支吾吾地說:“老師,其實這個故事是我編的。”
這不是特例,而是很普遍的現象:很多孩子不知道怎麼從生活中的小事悟出一個道理,並且自信地把它表達出來從而感召他人,影響他人。國際學校、國外回來的同學好像不用教,很自然就知道怎麼講故事。然而,比不知道怎麼講故事更可怕的是, 在我們面向成人的說故事訓練營裡,我發現很多人之所以講不出故事,根本原因在於不相信自己有智慧,不相信自己的故事值得一聽。
我們總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未來不是用奧數考出來的。出了象牙塔,我們需要溝通,去說服,去影響。所以,我們需要從小培養故事思維和故事力,從生活的點滴小事中總結出故事和道理,並有邏輯、有感染力地把故事講給別人聽,讓別人認同自己。這樣,在下一個10年,20年,50年,我們的孩子在與全球人才的競爭中,甚至在與人工智慧的競爭中,才能擁有自己獨一無二的全新思維優勢。
說故事學得會嗎?怎樣才能學到又賺到
既然說故事是人與生俱來的本領,那為什麼還要學呢?這就像每個孩子生下來就會塗鴉,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成為藝術家一樣。說故事和畫畫一樣,如果想要講出效果,講出水平,就需要超越直覺,把它當作一門手藝去學習,去精進。
也有人會說既然講故事的能力在我們的傳統教育裡有所缺失,那我這把年紀還能學會說故事嗎?還有很多人覺得講好故事的才能是一種天賦,是學不會的。
如果你也這樣想,我想問你,你覺得有多少人可以無師自通學會英文?估計不多吧?講故事和說英語沒什麼差別,都是一個技能。說英語說久了就會有用英語思考的習慣。同理,如果你能像培養其他技能一樣培養說故事的能力,投入時間精力,掌握正確的方法,並加以練習,你也可以培養出你的故事思維!
我們有信心這樣說是因為我們也是這樣學過來的。過去20 多年來我們在國內外的工作和學習,為本書提供了紮實的實踐和理論基礎。針對成人學習的特點,我們採用「概念場景= 應用」這樣的模式,真正手把手地教你如何透過故事決勝人生的重要時刻, 如何用故事講出你的個人影響力。另外,每章後面都有一些思考問題,你可以透過「有意思教練」公眾號(ID:MessageCoach) 和我們互動,因為我們相信只有實踐才能真正提升故事力,做到以下幾個面向:(1)運用故事思維思考與解決問題;(2)開啟右腦思維,讓溝通更有溫度也更有影響力;(3)提升社交能力,成為更有趣的人。
誰適合閱讀這本書呢?
◆ 有進取心的職場人:學習用說故事的方式影響同事、老闆、客戶,而不是單一地擺事實、講道理,變身職場大牛。
◆ 領導者、主管:部屬願意追隨的不是你的權力,而是你的領導魅力。用故事影響下屬,能夠把你的理念潤物細無聲地埋進下屬的大腦,讓他們認同你是一個值得追隨的,有趣、有料、有溫度、有高度的領導。
◆ 創業家、創業家:投資人投的不是公司,是創辦人。講好自己和公司、品牌的故事,是一家公司領頭羊的技能。
◆ 想要成為一個斜線的人a或想打造個人IP(智慧財產權)的人:打造個人IP本身就是講好「我是誰」這個故事,並讓客戶為你埋單的過程。
◆ 想要轉型、轉行或重新出發的人:在這種人生的轉捩點上,更需要學習如何透過講述新故事來重塑個人品牌。
◆ 父母/教育工作者:沒有一個孩子不愛聽故事,學會說故事而不是只講大道理,會讓你和孩子的溝通更有效。
怎麼讀這本書才能學到又賺到?
故事既然是以影響為目的的,那就一定要放到場景裡才能顯示它的威力,否則就都是紙上談兵。如果知道故事在哪些場景可以怎麼應用,你就更有動力去學講故事了,因為只要你開始講,就會嚐到甜頭!你會發現,原來自我介紹還可以這麼講,工作總結還可以這麼做,產品介紹還可以這麼說,教導孩子還可以這麼玩兒!
本書分為兩大部分。如果把說故事當作溝通中的一把利器,前面1~8章講的就是這把利器是如何打造出來的,後面的章節則在講如何用好這把利器。多年來,我們在教萬名學員、主管說故事的過程中發現,如果有一個簡單清晰的故事模型,學員去學習、理解和運用故事力的效率會大大提高。所以我們根據經驗總結了人人都需要的3 個故事和8 個關鍵應用場景,幫助大家學習如何講一個好故事。
模型的好處在於簡化、標準化,壞處在於它不夠靈活,而且關鍵時刻你也很難想起來用它。所以你不需要死記硬背,你要學的不是故事模型,而是模型背後的道理,模型就是幫你把複雜的資訊簡單化的一個工具,剩下的要靠你在生活中舉一反三。因為故事力作為影響力的工具,是沒有標準答案的。
所以,首先,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們邀請你放下一個想爭當好學生的執念。因為故事本來就沒有什麼對錯可言,只有「有效」 和「無效」之分。對於你要影響的人和那個情境,故事只要是有效的就是好的,因為影響力由別人對你和你的感受決定。感受本身就是非理性的。
其次,看這本書的時候,你需要暫時讓你強壯的左腦休息一下,調動一下你的右腦。找一個舒適的環境,鋪上彩色的桌布, 用彩筆做筆記,研究顯示顏色對於右腦工作有幫助。
後,我想說如果你就想看馬雲、賈伯斯等名人的演講故事, 我們要讓你失望了。雖然書中也會引用一些名人的演講和他們的故事,但我們一直相信一般人的故事更有借鏡意義,而且講自己的故事永遠比講別人的故事更有力量。所以,你會在本書看到很多我和Hubert 教練的故事,以及我們學員的故事。
你準備好開啟你的故事之旅了嗎?
線上試讀
第1章為什麼講故事那麼重要
什麼樣的故事才能影響他人
故事人人都會講,但是在這本書裡我們所定義的說故事,是指為了傳播某一個觀點,影響某個特定的受眾群體,有意識地組織語言以獲得認同的過程。所以,到底什麼才是我們所講的故事呢?
我先跟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故事。
曾經有一位全職媽媽創業找融資的時候給著名的投資人徐小平發了一封簡訊。
句:我是北大畢業的。
第二句:現在在開淘寶店,淘寶店的銷售額已經3 000萬了。
第三句:但是我陷入了迷茫,您是心靈導師,您能不能開導開導我?
結果,徐老師看到這封簡訊後3分鐘就把電話打了過去。當天下午他們就約好見面,談了4個小時後,徐小平就打算投資她了。
這位全職媽媽就是電商平台蜜芽的創辦人劉楠。經過五輪融資, 現在這家公司已經有了100 億的估值。這一切都源自於一個三句話的自我介紹,這個介紹就是一個典型的故事。
為什麼這麼說呢?
你看,如果她的這個短信是這麼說的:“徐小平老師你好!我叫劉楠,我從北大畢業,創業銷售額達到3 000 萬了,想要尋求融資,能見度見您嗎?”你覺得這麼說還會有同樣的效果嗎?估計徐小平老師看一下就刪了。
只有「因為」 「所以」就不算一個故事—因為我想融資(目標),所以我想見你(結果),這只能算是一個敘述。那什麼是故事呢?在“因為”和“所以”之間加一個“但是”,就變成了故事!這個「但是」就是故事所的轉折、衝突、矛盾。無衝突, 不故事,在這短短的三句話裡,就有三個「衝突」。
北大畢業生怎麼開淘寶店了?徐老師看完一定有點好奇,這就是衝突。銷售額已經3 000 萬了,居然能做出這樣的成績?想必看到這兒,徐小平老師一定更好奇了。緊接著“但是我陷入了迷茫”,都3 000 萬了還迷茫?這是第三個衝突。後來將徐老師當心靈導師,徐老師一聽肯定心花怒放啊!
也許你沒意識到,這三句話其實就是一個簡單的故事架構, 叫作—因為,但是,所以。
◆ 因為我有一個目標
◆ 但是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遇到了障礙
◆ 所以我做了什麼/想要做什麼去克服這個障礙
故事所有的立意,也就是我們之前說到的“目的”,都是透過這個“但是”來體現的。正是這個「但是」 能勾起聽眾的好奇心,想要追問「為什麼」「後來呢」 ,當他們心裡帶著無窮的好奇心的時候,想不給你注意力都難。
測測你在講故事還是在敘述
我們每個人都喜歡聽故事,因為我們就活在無數的故事裡面。人類透過故事去理解世界,解釋事物的運作。從小到大,我們學很多生存之道、人生哲理時都是透過故事來理解的。例如,當你兩三歲的時候,父母告訴你不要玩兒火,他們一定不會說:「別玩火啊,玩火會導致三度燒傷。」因為這是事實,事實需要經驗和知識的加持,才能被理解。但是如果父母說:「你別玩火啊,一會兒別把咱們家房子都燒了,再把你燒了,特別痛的!」你是不是就會馬上停手?其實你爸媽就是編了一個故事讓不懂事的你理解玩火的壞處。
故事之所以有那麼大的衝擊力,是因為我們無論有什麼背景,都熟悉故事,都會很自然地用故事解釋一個不容易理解的情況。例如你突然聽到辦公室裡兩個同事大聲嚷嚷,你腦子裡就會開始編一個故事解釋:為什麼會這樣呢?他倆有什麼矛盾啊?我們都慣用故事看待這個世界。
敘述,是按照邏輯順序羅列事實,告訴你發生了什麼事。故事則幫助我們解釋事情為什麼發生,這個事件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並且把這個因果和聽者緊密聯繫起來。
敘述靠的是走腦,要有理有據。故事靠的是走心,需要情感和聯想、想像的能力。
為什麼故事比事實更有說服力
世界上銷量的書是什麼?是《》。 《》裡有PPT 嗎?有圖表嗎?有章程嗎?沒有,有的只是一個又一個的故事。當一個故事讓人們感到有激情,解決了他們的困惑時,他們相信了故事,就會選擇相信說故事的你。這就是為什麼宗教總是離不開故事。比起單純的敘述,故事為什麼更有力量?
故事比事實更招人喜歡
以色列有一則古老的寓言是這麼說的:「故事」和「事實」來到一個村莊,人們看見「事實」就辱罵它、向它吐口水,把它趕走。但是「故事」一來,村民拿出糕點、湯和肉等好吃的招待它,給予它隆重的歡迎。 “事實”把自己的經歷告訴了“故事”,故事想了想,把自己漂亮的衣服給了“事實”,讓它穿上再走進村莊,這一次,穿著漂亮衣服的“事實”果然受到了村民的歡迎。
沒人喜歡赤裸裸的事實,即使它是真實的。比起赤裸裸的事實,人們更願意接受故事。經過故事包裝的事實更能引起人的共鳴。比起直白的說教,透過說故事透露出的訊息和價值觀,更容易讓人接受。
我們經常聽到一句話—“讓事實說話吧”,但事實真的會說話嗎?一個孤立的事實是很難讓人信服的。你身邊一定有抽煙的朋友,「吸煙有害健康」是一個確定的事實,每包煙的盒子上都寫著,有的盒子上還標個骷髏頭。你苦口婆心地跟他們說過多少次抽煙的危害?是不是還寄過不少駭人聽聞的醫學報道給他們。然而,他們戒菸了嗎?
我有一個朋友,他是有10多年煙齡的老煙民。每次我們勸他戒菸,他總是對我們說:「我爺爺這輩子又抽煙又喝酒,93歲了,活得好好的。」他當了準爸爸還一直在抽菸。後來有一次聚會,朋友家的孩子忽然氣喘犯了。她講了她前夫在家一直吸煙,屢勸不戒,小孩生下來就住進ICU(重症加強護理病房),後來就一直有哮喘。為了抽菸這件事,她跟前夫離了婚,她還講了氣喘的孩子長大多辛苦。
我那朋友當晚回去,就立下了戒菸的誓言,等寶寶出生的時候, 他真的不抽菸了。你看,事實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可靠,而故事往往更能左右人的思想。看到香菸包裝上的骷髏頭,你不會想到自己。而一個繪聲繪色的故事,立刻就能讓你聯想到:“萬一我的孩子也這樣,那怎麼辦?萬一我老婆也要因此跟我離婚怎麼辦?”
故事比簡歷、名片更吸引人
2018 年,我應中國美國商會的邀請,給2018 女性經濟高峰會做工作坊。當天有一位演講嘉賓是大名鼎鼎的好萊塢華人女性製片人楊燕子(Janet Yang)女士。她參與製作了許多大家耳熟能詳的電影,其中,她的代表作《喜福會》曾經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華人女性。她的演講結束後,參加的觀眾都蜂擁而上,求合照、遞名片……都說:「Janet,我太喜歡你了,從小就看你的電影。」人們都希望能夠靠近她。
這時候,我走過去輕輕拍了下她的肩膀,說:「 Hi,Janet,我給你講個故事吧。二十幾年前,我次離開家到美國留學。一個朋友從機場接我到她家,晚上沒事做,她就說,要不咱們看個電影吧。於是她拿出了一盤錄影帶,還是黑膠的那種,結果我看得從頭哭到尾!那部電影就是《喜福會》。”
還沒等我說完,她忽然抓起了我脖子上掛的名牌問:「你叫什麼名字?」(參加會議的時候,人們的脖子上都掛個名牌)當天活動結束的時候,她還主動來找我要了微信。
當今社會值錢的是什麼?是時間?是訊息?是資源?都不是。
是人的注意力!英文說“Pay attention”,你看,注意力是要買(pay)的,買什麼呢?買的就是機會成本。你跟別人聊天,為新工作面試,給老闆做匯報,給客戶推銷產品……你需要做的件事就是吸引對方的注意力,只有讓他們聽到你說的,才有機會讓他們記住、認同、埋單。如果你一開口別人就開始走神,不是因為他們沒教養,而是因為他們腦中下意識覺得這件事不值得他們花費「機會成本」。如果他們沒給你注意力,那你豈不是白說了?
所以,想要讓別人認識你、記得你,靠髮名片和強行表白,是很難做到的,但是一個應景的深刻的故事可以幫助你。
故事比事實更能讓人記住
如果讓你選,一個故事和一張數據分析報表,哪個比較可信?你一定會說是報表,但哪個更好記呢?研究表明,數據如果作為故事的一部分,會比單獨呈現時容易被記住20倍!在線下培訓中,我常帶學員玩這樣一個記憶遊戲。首先,我會請一組人,給他們幾十秒鐘記住以下內容。
兩條腿坐在三條腿上吃一條腿,然後四條腿進來了,從兩條腿搶走了那一條腿。然後兩條腿用三條腿打了四條腿,並奪回了被搶走的一條腿。
你覺得有幾個人能夠記得住呢?在我做的這上百場培訓中,能記得的人一個都沒有!然後,我又請另外一組人,給同樣的時間, 讓他們記住以下內容。
一個小伙子坐在一個三腳圓凳上吃雞腿,突然進來一條狗搶走了那個雞腿。小伙子拿起圓凳打了那隻狗,並奪回了雞腿。
你猜有幾個人記住了呢?幾乎所有人都記住了!看出來了嗎?這兩段其實說的是一碼事,只不過後者聽起來是個故事,更有畫面感,因此也更容易被記住。
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曾經提出:「零散的知識和事實是非常難記憶的。」除非把一件件事情放進構造好的模型裡,否則人很容易忘記。故事就是一個很好的記憶模型。人類依靠各種故事和敘事架構來理解和規劃自己的生活。人類不易記住數據,卻容易記住故事。
說故事就能讓人更容易記得你,記得你才能選擇你!
故事比事實更能激發情感,也更有說服力
在工作中,我們都慣了要用事實說話,回想一下你哪次開完會後對剛才看到的PPT讚不絕口?如果光靠PPT就能夠激勵別人,贏得信任,獲得支持的話,那我們只需要把PPT印出來發給別人就行了。圖表數據固然重要,但再多的數據也無法激發出情感和感受。沒有心動就很難有行動。 (No emotion,no action.)
美國腦神經科學家保羅·扎克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將參與者分成兩組,每人給10美元的報酬,然後讓他們先看一個短片。影片中的主角是個父親。在實驗組的影片裡,父親對著攝影機敘述,背景是個三歲的男孩在活蹦亂跳。這位父親說:「本患有腦癌,已經做過兩輪的化學治療,現在很高興。可是,他完全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就只有6個月了。想到孩子就只有6個月生命了,我很難受。不得不去思考,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如何活好當下的每一天。每次想到明天我和本還能一起做些什麼時,我心裡就充滿了力量。”
對照組的影片只是陳述本患有腦癌,他的生命只有6個月了,然後在播完本和他爸爸去動物園看動物就結束了。
看完影片後,科學家請大家拿出實驗報酬的一部分捐給本的父親。你猜哪一組捐很多呢?毋庸置疑,當然是實驗組。實驗中,札克博士透過驗血發現,實驗組的人在觀看影片的時候體內被激發出兩種激素,一種叫皮質醇,是由緊張和壓力激發出來的; 另一種叫催產素,是由愛和信任激發出來的,能夠促進對別人的同理心。
個影片有兩個關鍵環節,都是跟這兩種荷爾蒙有關的。個環節是觀眾看到爸爸說,想到兒子要離開他,滿臉絕望的時候。那種心裡一緊的感受,激發了皮質醇。你猜催產素是在哪一個環節被激發出來的?是當父親覺悟了,認為自己要堅強,然後走出黑暗。這兩個環節其實就是故事裡的「衝突」和「解決衝突」。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說“無衝突,不故事”,因為只有衝突和解決衝突能夠激發情感。
順便科普一下,催產素是一種勝肽類激素,由腦下垂體後葉分泌,它並非女人的專利,男女皆可分泌。聽到別人遇到困難,人們就會下意識地希望那個人能夠克服困難,這是人之天性。研究表明,世界上95% 的人都是能夠產生催產素的,對這些人來講,比起冷冰冰的事實和數據,一個帶著情緒和溫度的故事,更能夠引發共情。剩下那5% 無法產生催產素的人,估計就是傳說中的鐵石心腸的人了。
為什麼故事能提高信任度
人會產生懷疑的情緒,這是我們身為人類的自我保護機制。英國大詩人塞繆爾·泰勒·柯勒律治曾說:「當我們進入故事世界的時候,一切都變得不一樣了。我們會自願放棄懷疑。」研究表明,講故事能將你的信任度從30%提升到70%。這是因為故事承載了許多情感價值,能夠讓你放下評判標準,並接受一個對你來說可能是未知或曾經不認同的事物。
我之前有個朋友,曾經是蘋果公司的忠實用戶,每次蘋果都開新品發表會,她都會凌晨守在電腦前。對於國產手機,她是一直看不出來的。可是2018年底的時候,我們見面吃飯,我驚訝地發現她在用華為手機。我問她:“發生了什麼,竟然能夠讓你放棄蘋果?”
她回答說:「一個廣告片。你也知道我小時候住在爺爺奶奶家,一直學舞蹈。雖然後沒有成為舞蹈家,但我之所以能夠成為現在的自己,一直靠的都是他們給我的精神力量。我看到那個小女孩學鋼琴的廣告時,哭了快半個小時。我想我是想爺爺奶奶了。第二天逛街經過華為手機店,鬼使神差地就去買了個新手機。買完後發現,其實還挺好用的,於是就成功成為'花粉'了。”
紐約大學社會心理學家喬納森‧海德特曾經說:「人類大腦是故事處理器而不是邏輯處理器。」一個強而有力的故事,能夠激發我們的情緒,我們在做抉擇的時候,大多靠的不是推理,而是直覺。故事激發的恰巧就是你的直覺。
小結
所以,如果讓我用一句話總結為什麼要講故事,那就是: 因為故事比事實更招人喜歡、更有力量、更能吸引人的注意, 也更能激發情感。這就是為什麼《富比士》雜誌上曾有過一個震撼人心的頭條新聞—《為什麼要講故事?很簡單,別的都不管用》。美國有一句諺語,叫做「Those who tell the stories rule the world」。中文意義為: 那些會說故事的人將會統治世界。當然,不是每個人都想統治世界,我們能影響自己周遭的環境就好了。用什麼來影響呢?用你的人格魅力和你的價值, 故事就是用吸引人的形式來包裝你的魅力,呈現你的價值。這就是我們這本書想要幫你實現的。人活著就是在講自己的故事。用故事講出你的影響力, 把自己活成一本暢銷書!
小練
請用「因為但是」的故事結構,給你身邊的人講一個近發生的小故事吧!
評論{{'('+ commentList.posts_count + ')'}}
分享您的感受,幫助更多用戶做出選擇。
撰寫評論{{i}}星
{{i}} 星
{{ parseInt(commentRatingList[i]) }}%
{{ showTranslate(comment) }}收起
{{ strLimit(comment,800) }}查看全部
Show Original{{ comment.content }}
{{ formatTime(comment.in_dtm) }} 已購買 {{groupData}}
{{ showTranslate(comment) }}收起
{{ strLimit(comment,800) }}查看全部
Show Original{{ comment.content }}
{{ formatTime(comment.in_dtm) }} 已購買 {{groupData}}
暫無符合條件的評論~
評論詳情
{{commentDetails.user_name}}
{{ showTranslate(commentDetails) }}收起
{{ strLimit(commentDetails,800) }}查看全部
Show Original{{ commentDetails.content }}
{{ formatTime(commentDetails.in_dtm) }} 已購買 {{groupData}}
回覆{{'(' + replyList.length + ')'}}
{{ reply.reply_user_name }}回覆{{ reply.parent_user_name }}
{{ showTranslate(reply) }}收起
{{ strLimit(reply,800) }}查看全部
Show Original{{ reply.reply_content }}
{{ formatTime(reply.reply_in_dtm) }}
這是到目前為止的所有評論!
請輸入評論
舉報
確認刪除該評論嗎?
取消